和日系車種大不同的BMW摩托車,一直以獨特的油壓避震器搭配長搖臂前懸吊,並堅持水平對臥引擎和軸傳動動力輸出,是摩托車設計中十分罕見的。

在二次世界大戰後,戰敗的德國就被限制不得生產超過250c.c的摩托車,因此BMW製造了戰後第一款單缸摩托車R24,雖然這不是BMW最具代表性的車款,但也為日後的BMW R系列車款奠定了重要的基礎。

直到德國解除了排氣量的限制之後,BMW才有機會再次生產大排氣量的R51/2,從1950年到51年,這款銜接戰前R51車款的R50/2,也是戰後所有BMW Boxer水平式雙缸引擎的基礎。

收藏家必備

BMW在1955年正式生產R50,這款採用新車架、搭配與R51/2同款的舊式引擎車款,相信對於老一輩的重車迷來說並不陌生。BMW R50當初在重型機車還未被禁止進口之前,也是當年許多國內重車族的最愛,直到現在BMW R50系列車款,還是許多收藏家必收的BMW珍藏品之一。

高尚尊爵

就外觀來看,黑色的車身配色,搭配金屬原色的網狀輪圈和鍍鉻零件,給人一種鋼硬的形象。鑰匙的插座則是位於圓錐形的頭燈上面,前方的方向燈則是附在手把的兩端,這兩棵橘色小圓球也算是BMW摩托車的一大特色。

以現代的角度來欣賞,R50的古典尊貴是其他日系摩托車所不及的,也不像美式嬉皮車那樣的自由風格,騎乘R50乘坐起來充滿著高尚尊爵的德式風格。若是再加上側掛車廂,就一定會讓人聯想到二次大戰時的德國軍用摩托車,那雄壯威武、殺氣騰騰的德國兵,不可一世地坐在車上傲氣凌人。

乘風而行

BMW R50搭載一款494c.c OHV四行程的水平對臥雙缸、雙化油器引擎,採用Magneto點火系統、Bosch W 240/14火星塞,26hp的最大馬力在5800rpm時湧現,搭配新開發的three-shifts四速變速箱(取代之前的two-shifts變速箱),同時也採用新設計的後軸轉換齒輪。

不過,鑄鐵的引擎、雙環空心管的車架,讓R50/2車重達到195kg,若懸掛側車廂車重則達到320kg以上。R50/2的極速為140km/h(加上側掛車廂極速則降到100km/h),這樣的表現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似乎不算太起眼。不過,順暢的騎乘感乘風而行,才是BMW R50/2無法被取代的真正主因。

前後四油壓避震器和BMW的三角形前懸吊形式,讓R50/2在巡航時的騎乘感達到順暢、舒適,腳踏板位置、坐墊高度和把手位置,都能讓騎乘者擁有挺直的坐姿,以最自然的坐姿騎乘;相較於一般日系車款更適合長途旅行的騎乘,沈穩的外表下有著低沈的引擎聲浪,是騎乘者的最佳享受。

另外,前、後皆為直徑200mm的鼓式煞車,現在看起來似乎有些落伍,但在當時卻是相當普遍的制動力配備。載重方面,R50/2可承載重量高達360kg,加上側掛車廂則可承載600kg的重量。油耗方面,大約每100公里只需5.1公升的汽油,也就是R50/2 17公升的油箱續航力可達300公里以上。

亮麗如新

但BMW所推出的運動版─R50S在引擎方面卻遇到耐用度的問題,曲軸的斷裂、汽缸頭的損傷等問題不斷,結論是R50S的曲軸和汽缸頭都不適合運動版的激烈操駕,也因此到1962年停產為止,R50S僅僅量產了1634輛。

總計第一代的BMW R50由1955至1960年,共生產了13510輛,而第二代的R50/2從1960到1969間,生產了19036輛(其中包括了四千多輛R50US 美洲版)。後期(1969到1973年)的BMW R50/5則在車身造型和引擎配置上有了相當大的差異,例如引擎、懸吊模式、油箱設計等,都是全新的設計,也算是接下來七○年代後BMW R車系的開路先鋒。

至於這次所拍攝的R50車款也就是第二代的R50/2,在車主細心的照顧之下,這輛車的車況保持極佳,大部分鍍鉻的部份都是保持的亮麗如新,全車也還是保持原漆的狀態,引擎更是一踩即發,可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經典。

本文轉載自CA汽車鑑賞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ankhot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